海外观察|欧洲服装消费量攀升 亚洲供应压力加剧
分类:行业资讯 来源:中国棉花网 发布时间:2025-10-10
据分析机构瓦齐尔咨询公司2025年9月全球服装贸易与零售报告,尽管部分经济体的消费需求展现出令人鼓舞的韧性,但供应端的逆风仍持续困扰着主要出口国,凸显出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性。
进口——欧洲和英国引领上升趋势
2025年7月,主要买家国家的服装进口出现了分歧。
欧盟:欧盟进口额达96亿美元,同比增长19%,使欧盟成为全球服装需求增长的突出引擎。这种反弹反映了持续的消费者支出、时尚零售促销以及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关键欧盟经济体的被压抑需求。
英国:进口增长更为显著,同比增长24%,达到21亿美元,突显其快时尚和中端市场的强劲势头。
美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球最大的服装进口国美国报告进口量同比下降3%,降至77亿美元。这一降幅表明零售商在库存调整和消费者信心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保持谨慎的补货策略。
日本:进口量同比增长5%,达到20亿美元,主要受百货商店销售逐步回升和高端休闲服装需求稳定推动。
这些数字共同强调了一个重心转移的现象,欧洲市场正在推动全球服装进口的短期增长,而美国尽管规模庞大,但表现出更谨慎的贸易行为。
出口——亚洲巨人面临压力
在供应方面,出口商面临着更具挑战性的环境。
中国:作为主要供应商,中国2025年8月服装出口同比下降11%,至136亿美元。劳动力成本上升、西方需求放缓以及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审查日益加强,都对业绩造成了压力。
孟加拉国:曾经是可靠增长故事的孟加拉国,报告出口额为31亿美元,同比下降6%。美国和欧盟买家的订单放缓,加上能源和工资通胀,正在影响其竞争力。
印度:印度服装出口同比下降8%,至12亿美元,该行业正努力应对全球需求周期疲软和国内原材料价格波动。
越南:打破趋势,越南同比增长3%,达到39亿美元。其强有力的贸易协定和在合成纤维服装的定位提供了相对优势。
这些不同的统计数据突显出一个更广泛的转变,即买家正越来越多地将采购来源从中国和孟加拉国转向越南,而印度则继续面临结构性竞争力问题。
零售前景:消费增长,但电商停滞
和出口放缓相比,零售活动显得更乐观。
美国:2025年8月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5%,显示出经济不确定性下的稳定韧性。然而,家居用品销售额同比下降4%,表明消费可能正转向服装和个人风格品类。2025年第二季度服装和配饰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这表明在线渠道可能正在成熟,实体零售重新获得了吸引力。
印度:国内市场表现更为强劲,2025年7月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9%。在节庆预售、中产阶级消费增长以及组织化零售模式扩张的推动下,印度仍是全球服装消费趋势中的亮点。
零售业动态背后暗藏复杂的宏观经济信号,美国市场尤为明显。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从7月的97.2攀升至8月的97.4,反映出家庭消费信心温和回升,但就业市场却显露疲态:8月仅新增2.2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从4.2%微升至4.3%。对服装零售商而言,这种喜忧参半的态势意味着既要保持消费热情,又要对累库保持谨慎态度。
全球服装版图支离破碎
瓦齐尔咨询公司2025年9月的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服装行业已不再步调一致。欧洲和印度正在推动消费,而美国和日本买家仍持选择态度。
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出口大国正在失去势头,而越南则在悄悄地增加份额。
在零售业,服装需求稳定甚至有所增长,但渠道动态正在发生变化。实体零售商抵御在线销售放缓的能力正改变着战略。全球贸易流动正日益受到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通胀压力以及消费者优先事项转变的影响。
因此,随着时尚周期的压缩和供应链的多样化,服装贸易正在进入一个区域碎片化和选择性增长的时代。对于全球品牌、零售商和采购中心来说,未来几个季度,决定竞争力的可能是敏捷的反应而非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