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聚焦中部崛起 六省提“质”向“新”
分类:行业资讯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29
中部地区崛起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各省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各自为“阵”,还没有全面形成中部地区的创新合力、产业合力和区域合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这是继今年3月20日于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以来,中央层面再度聚焦中部地区发展。
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始终紧扣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会议提出要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等重点任务,这对中部地区在科教、原创科技方面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强调中部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区位优势”,则与产业备份、战略腹地建设相呼应。
今年以来,中部地区向“新”促崛起。陆续放榜的各地1~4月经济运行“成绩单”显示,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山西中部六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呈两位数增长,新质生产力加快起势,中部地区大通道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对科教优势寄予厚望
中部地区科教资源集聚。数据显示,6省共有749所普通高等学校,占全国26.56%,在校大学生占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22.44%,专任教师占全国普通高校26.42%,以全国五分之一的省份数量坐拥了全国四分之一的教育资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叶青介绍,在中部地区,武汉、长沙、合肥都拥有全国排名靠前的“双一流”大学,全国在校大学生突破百万人的城市中武汉、郑州双双上榜,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累计培育出8.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距离湖北省黄石市60多公里的武汉东湖高新区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内,聚集了59家黄石企业在园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包括新兴管业联合武汉科技大学攻克“超大口径热模离心球墨铸铁管制备的关键技术”、上达电子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开展5G柔性PCB人工智能在线批量检测应用研究等,这些黄石企业依托武汉的15所高校攻克难题50多项,新增专利40余项,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带动黄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三年翻番。
湖北省创立的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让企业找创新服务就像网购平台下单一样简单,截至目前,入驻平台的企业数量超过28000家,需求总数12147项,正在对接7316项,已完成项目2104项。安徽坚持走“科创+产业”的路子,每年新认定的产业创新平台中,企业牵头的要达到80%,每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中,由企业“出题”的也要达到80%。湖南有创新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1.59%,居全国第一。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治局会议强调“科教资源集聚优势”“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反映出中央对中部地区在科教、科技方面的作用寄予厚望。中部各地现在盛行的“企业出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的创新模式,正是这些要求的具体落地。
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
中部六省资源禀赋不一,优势产业各异,各省制造业都在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据统计,今年1~4月,中部六省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呈两位数增长。六省中,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最快,1~4月同比增长8.5%,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4月单月增长12.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5%、14.9%;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83.8%、44.0%。
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4月单月环比快了0.3个百分点,工业增长的态势明显。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等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了41.5%、23.5%,排名在重点行业中遥遥领先;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化工、有色、石油加工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0.1%。
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然下降了0.3%,但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8.3%;光纤、电子计算机整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21.9%、66.9%、57.4%。
安徽工业生产增速趋缓,但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13%,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个、7.5个百分点。
山西也在壮大非煤工业新动能。1~4月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7.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6.9%。
高技术制造业无疑是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重要抓手。
3月20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秦尊文认为,关于“新质生产力”,提法由“积极培育和发展”转变为“因地制宜发展”,目的是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防止内卷式、同质化竞争。
叶青表示,中部地区崛起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省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各自为“阵”,还没有全面形成中部地区的创新合力、产业合力和区域合力,会议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中部六省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可谓直击痛点、正当其时。
强化中部大通道的价值
会议强调,中部地区要发挥区位优势,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促进要素高效自由便捷流动,更好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
“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说明高层看重的中部地区‘区位优势’可能更加注重服务于国内大循环。强调要素高效自由便捷流动,可能是树立一种底线思维,是与国家提出的产业备份与战略腹地建设相呼应的部署。”秦尊文说。
安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区域研究室主任林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优化产业布局与强化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的重点是,既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又要解决产业链安全问题,降低断链、掉链的风险,“如果不能通过科技创新发展高端产业,中低端制造业不能完善区域分工协作,那么面临产业链低端环节向东南亚转移,以及高端制造业向欧美回归”的双重挤压。
她表示,因此,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东部地区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也要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并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布局重大科学装置、颠覆性技术项目及未来产业,加强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也是提高我国产业链安全性与韧性的重要举措。
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正在释放“大活力”。从湖北鄂州花湖机场出发,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五大国家级城市群。机场约52公里的智能化分拣线上,包裹以每秒2.7米的速度“飞驰”,每小时可处理包裹28万件。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网,是中欧班列的集结中心,货物可送达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湖南去年共接待旅客人数6.6亿人次,同比增长51.28%,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三年居中部第一。
数据显示,今年1~4月,湖南全省客货运输换算总周转量同比增长7.3%,其中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55.1%、比一季度快7个百分点;江西货运量达到64803.0万吨,增长5.9%,货物周转量1645.4亿吨,增长3.2%。1~4月,湖北进出口总额2080.0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出口1431.3亿元、增长11.7%;安徽进出口总额2332.5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出口1359.2亿元,增长16.4%。
林斐认为,出台《政策措施》是对3月20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成果的落实和体现。从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内容来看,这些措施将涵盖产业、科技、人才、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会进一步优化中部地区的发展环境,提升其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