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美国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的一点儿观后感

分类:行业资讯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2-07-05

       自去年11月以来,美国月度CPI持续处于40年新高,今年3月以来更迈上8台阶,5月份达到8.6%。高涨的物价影响到美国居民生活,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高物价对拜登政府的领导力也形成动摇,最新民调显示拜登支持率下降到39%,是上任以来最低值,这无疑对即将于今年11月到来的美国中选形成威胁。拜登不允许通胀继续上升,美联储同样也不允许。美联储自成立以来,其主要任务就是控制通胀以及保持充分就业。在2021年3月前,美国的通胀率持续保持在2%附近甚至更低,完全在美联储掌控之内。但在之后,美国疫情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终于殃及自身,CPI持续快速攀升。今年3月以来,随着俄乌战争爆发,美国通胀更是达到了空前高位。可以说,美国这次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削弱通胀及通胀预期,美国政府已经从今年3月以来持续扩大加息步伐,并且通过释放越来越强的加息信号来进行预期管理;敦促OPEC+扩大原油产量,国内释放储备抑制油价,但收效不佳。而衰退的阴影已隐约到来,6月份美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跌至50以下,显示需求已经呈现减弱。这回,美国甚至开始考虑取消对中国加征的部分关税。要知道,美国两党对待中国问题向来是无情打压,只有谁嫌谁打的还不够狠的时候,没有共同希望能对中国“手下留情”的时候,可见这次是真的“着急上火”了。

       美国取消对华加征关税  通胀能降多少?

       根据相关分析,关税税率的变化主要通过最终消费品价格、中间投入品价格以及竞争效应三种途径影响通胀。首先,取消进口关税后,用于最终消费的进口商品价格随之回落,直接作用于CPI增速,预计影响美国CPI增速约0.21%,这一影响主要集中在商品分项,多数体现在核心CPI中。其次,用于中间投入的进口商品价格会同步回落,在进入生产过程后间接压降产成品的价格水平,这一路径对CPI的影响约0.17%,其中在商品和服务分项上的政策效应大体相当。最后,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国内生产商出于竞争考虑,也将调降国产商品价格,竞争效应对CPI增速的影响约0.96%,在三类传导路径中最为显著。

      总结来看,如果美国取消对我国出口商品加征的关税,则会降低其CPI增速超过1.3个百分点,其中最终消费和中间投入带来的影响约0.38%,占总影响的比重不到三成。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2022年美国CPI增速中枢约为4.7%,按照这一估算,如果美国取消对我国出口商品加征的关税,或将使其CPI增速回落至3.4%左右。这意味着美联储将会因此获得更大的政策空间,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货币政策收紧可能给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

       美国这次减免关税的范围是什么?涉及纺织品吗?

       我们看到最新的报道援引自《华尔街日报》,其明确表述为拜登有意宣布对部分中国输美商品豁免加征关税,豁免具有限制性,仅限于服装和学习用品等商品。

       关于取消加征关税的消息更早源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今年5月3日曾宣布,四年前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两项行动将分别于7月6日和8月23日结束。该办公室将启动对相关行动的法定复审程序。作为复审程序的第一步,将告知那些受益于对华加征关税的美国国内行业代表相关关税可能取消。行业代表可分别在7月5日和8月22日之前提出自己的观点,向USTR申请维持加征关税。USTR将根据申请对相关关税进行复审。美国企业代表提出申请的时间段分别为5月7日至7月5日,6月24日至8月22日。

       按照时间点推算,目前美国政府最可能取消的是分别于7月6日和8月23日到期的这两批加征关税商品,根据四年前加征关税情况,2018年6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白宫声明,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输美产品征收25%的关税。USTR最终公布的加税清单包含两个序列,总共包括1097种产品,价值500亿美元,其中清单1共包括818种产品,总价值340亿美元,2018年7月6日正式开征;清单2包括279种总值达160亿美元的产品,2018年8月23日起生效。这两批商品均不包括纺织品服装。因此拜登提到的豁免服装所在范围为后续的清单3和清单4中。

       回顾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多次发言表态,我国期望美方在全球高通胀形势下,从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有利于中美两国,有利于整个世界。美方最终取消到什么程度,是否首先取消对其居民消费影响较大的服装等相关产品,仍需拭目以待。

       美国这回通胀为什么转不出去了?

       最后笔者自己的疑问自己来解答一下,美国以往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时,一贯滥用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通过大举印钱刺激消费,利用美元国际储备地位及美国经济强货币强的先天优势,买遍全世界,最终把自己的通胀输出给出口其商品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这一次为什么这招不灵了呢?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

       一方面,还是由于美国此次宽松规模史无前例,金融学有个概念叫容量超载,就是任何的经济结构,资产环境里面,能够容纳的货币总量都是有极限的,特别是锚定汇率的硬通货,对应的价值总量是有上限的。美国这次通胀高企,一是由于商品生成速度完全跟不上美元超发的速度,即供需不匹配,美元必然会在发行国形成内涝的通胀情况。对照来看,这两年疫情中的最大生产国中国,在2020年的下半年已经开始信贷收缩,客观上形成了产能受限。二是印了太多美元,吹得美股美房美债扶摇直上,不少人靠此直接财富自由,辞职不干,还有人政府发美元度日,造成商品堵在码头上不了货架,进一步推高通胀。

       二是美国对此轮通胀虽然早有预判,但是并没有太当回事。核心逻辑是以往这种通胀通过全球购买,可以输出给出口国;美元的强势地位不会受到动摇。正如前期美联储主席长期对通胀保有“暂时的”观点,并且在今年前期也迟迟没有做出大幅加息的决定。但是3月份俄乌冲突的爆发,无疑加剧了原油和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这两项在美国CPI中的占比较高,直接快速推升了美国通胀。而以往可以转移通胀出去的拉美、东南亚国家,目前通胀也统统处在历史高位,难以容纳美国转移。而中国早已开始从疫情后的货币政策中退出,人民币保持偏强,产能相对收缩,出口受到美国自己发动贸易战等因素影响难以增量和降价,因此说到底,重要的输出方不复存在,美国通胀才迟迟难以平复。这么说来,美国取消对华关税似乎也是在重演以前的路径,但自己还是扭扭捏捏。

       最后,美国通胀的转嫁是建立在强势美元地位,也即其经济全球领先,政治号召力强大之上,目前这两项均已势微,坐等全球为其通胀“买单”的如意算盘也再难打了。以上只是短时间内的浅显总结,还望抛砖引玉。